融媒体时代IPTV的变革--专访成思CTO李百峰

发布时间:2017年05月22日

融媒体、互联网、大数据悄然推动着行业的革新,有人说不变的是“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”,以“数据库”为中心,以“用户”与“服务”为基本点。媒体时代的融合,IPTV发生了哪些变革?记者带您走进成思,看看CTO李百峰是如何看待融媒体时代IPTV的变革。

大道之行,三大运营商推动IPTV再度逢春

记者:2016年,IPTV再度逢春,电信、联通、移动三大运营商纷纷将视频业务作为其发力点。IPTV从双方博弈到携手共进,您是如何看待这种行业的变革?

李百峰:IPTV发展之初,南电信北联通,广电运营商与网络运营商协商谈判,没有竞争的合作,业务发展缓慢。现在,三大运营商都加入了IPTV领域,开展视频业务,各有各的特色,电信是平台模式,互联互通,大力推广高质量视频。联通以家庭网关为核心,打造智慧家庭。移动是后起之秀,多屏互动共同发展。

目前看来,三大运营商的集合,让我们这个行业发生了一些变化,三家各自集中优势发展业务,在同一个规则下,形成良好的竞争,这种竞争对IPTV业务发展是一个推动性作用,在竞争中,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,使整个行业进一步互联网化。

集成播控牌照或促业务新格局?

记者:刚刚您提到,三大运营商在同一规则下竞争,这里的规则是指集成播控牌照吗?移动IPTV牌照问题已经破冰,据悉成思参与了播控平台的建设,有人说广东移动是个例,您怎么看这个问题?

李百峰:从政策层面上,广电总局已先后下发了344号文和43号文,IPTV两级播控平台,各地方广电构建分平台有标准可依。对接网络运营商,广东率先完成了电信、联通、移动三大运营商对接。广东在对接电信时,已经建设了两级播控,移动申请牌照验收时,广电侧已经具备了二级平台的条件。移动是新接入系统,按照总局标准进行对接,技术上没有历史遗留问题,从头开始轻装上阵。

项目启动之初,我们分别对用户、内容和EPG管控的建设策略进行了深入沟通,内容线,保留了内容从采集到编目再到下发的流程;业务线,拟定了双认证、双计费的模式方案,用户数据与运营商达成共识,以接口的方式保证用户数据的实时性;展示线,移动是智能机顶盒,原有的web模板方式无法满足业务需求,协助总局及广电侧对apk进行管控。验收交付前,结合实际业务场景对各项功能进行多次模拟演练,经过几次迭代,各项指标均达到了总局验收标准。

广东移动确实有其特殊性,但移动在大力发展视频业务,这是全国移动的发力点,也是未来的业务趋势。牌照让移动的业务更规范化、合理化,有了广东移动的先例,个人认为其他省的移动应该也会快速跟上,移动的用户规模已经很大了,如果能够导流到IPTV,市场份额还是很大的。

记者:播控牌照政策下的运营,是复杂化还是简单化?

李百峰:去年我们参与了广东电信、广东移动、芒果电信三个播控平台的建设,并通过了总局的验收。对于系统整体来说,既要与运营商对接,又要与爱上传媒的总播控平台对接,对EPG管控上更加复杂。但从总体上看,总局验收是一个让业务流程系统化、标准化的一个过程,让各地方广电的系统建设目标更加明确,对广电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分工有较强的指导作用。

解构融合运营的技术体系变革

记者:多运营商下的融合运营,技术上有哪些转变?

李百峰:在业务架构方面,单个运营商模式下,广电直接与爱上对接,实现内容的编目下发。多运营商融合运营的模式,构建了统一编目系统,结合广电新媒体已有的资源上,对接每个运营商构建业务运营系统,对接多运营商。

按照原有的总分模式,那么每个业务平台需要进行对接一次,每个系统都要进行内容的二次编目,会浪费很多时间,编辑人员的工作量也会加大。所以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系统架构上我们建立了融合播控平台和分域运营平台的架构,融合播控平台实现统一的内容管理,分域运营平台实现对接运营商的个性化内容运营;内容运营上,实现了标签化的内容管理,实现内容运营的“二八原则”,即80%统一运营由融合播控平台完成,20%个性化运营由分域运营平台完成。

在系统开放性方面,媒资中有“中央厨房”,秉持“新旧融合、一次采集、多种生成、多元发布”。在支持新媒体运营中,我们也结合了“中央厨房”的理念,对系统接口做了优化,让接口更为标准化。

记者:技术上的变革,对运营有哪些影响?

李百峰:运营上一是精益化生产,二是精细化运营。技术框架上的变革,实际是运营发生了变化,技术支撑随之而变。新媒体运营随着内容的增多,越来越需要精益化的生产。我们将原有大量重复生产的模式摒弃,重新审视需求,并实现按需生产。内容的手动编排对人力资源消耗很大,我们设计了规范化内容标签,内容实现了自动编排。如:将单剧集和连续剧分类,将新闻资讯、音乐等划分至相应的专栏中,完成后再下发到各平台的业务运营系统中去,实现内容的全局掌控,提高运营效率。

从运营的角度看,为实现精细化的运营,以展示运营为导向,统一编目,个性化展示发布,对原来运营线性的“采、编、发”做了分离,实现了协同工作的模式。

互联网时代,同质化大潮下的运营及营销体系

记者:李总是否关注到内容的同质化,各内容提供商的内容差异越来越小,面对这样的现状,您怎么看运营及营销体系的发展?

李百峰:在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,我们也了解了运营现状,按照CP/SP划分专区的这种模式,同质化的内容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困扰。互联网化本身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运营,那么新媒体运营是否可以考虑打破专区界限,从用户角度,融合的内容,重新划分专区,用垂直化的内容代替全量化的内容补充。另一方面,可以在垂直化运营后,按不同的专区引入SP。这种垂直化运营,也是为营销奠定了基础,现在的电视使用者还是被称为观众,用户为王的时代到来了,真正的将观众转变到用户,把视听服务通过电视送达每个用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