敏捷思想在EPG开发中的实践

发布时间:2012年04月25日

流媒体网举办的“融合、开放、智能、服务——2012论道中国电视大趋势高峰论坛”4月19到20日在成都举行,为期两天的峰会以IPTV、互联网电视为会议重点,结合三网融合的产业政策及最新进展,广泛邀请来自电信、广电运营商、家电厂家、设备厂家来等共同围绕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政策走向、商业模式、业务应用、技术趋势展开深入的探讨,以期为中国电视大趋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和参考。

以下是上海成思科技总经理唐锋的演讲:

先讲一下近几年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以及合作过的客户。我们和百视通以及中国电信都有过多合作,例如,从2007年开始,我们给百视通做了IPTV的播控平台,做了两年时间,一共三期。2011年我们负责了百视通的新媒体的平台建设工作,除了百视通,我们和中国电信也合作了很长时间,曾经帮助上海电信开展开了IPTV宝贝大赛。并且,自2011年开始我们也把IPTV的成功经验带到了有线电视,展开了和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的合作。

以下是合作过的客户对成思科技的评价:

EPG运营过程理念:推选、跟踪、匹配

下面开始步入正题,但是在说EPG之前,想跟大家说一下成思对运营的理解。当用户回到家,坐在沙发上时想要观看什么内容——动作片,爱情片,新闻,或是电视剧?这么多的选择,这么多的分配分类,眼花缭乱。而且,大家在宣传IPTV的时候,很多口号就只是有海量的VOD点播内容。但是,从用户的角度来看,用户怎么感知?难道去搜索?

其实我不知道用户想要什么,但是我知道用户不想要什么,用户就是不想要在收看节目时进行“思考”。所以在多数情况下,用户宁可被动接受我们编辑或者运营商推送过来的内容,因为这是“休闲放松”的产品。因此有三个词可以总结整个的运营过程:推选、跟踪、匹配。推选是第一个环节,我们组织大量的节目,发送到用户的EPG端,跟踪用户的行为之后再重新把用户跟内容匹配,再重新进行推介推送,这是业务正向循环的过程,当然这要求我们的编辑能力比较强。所以EPG在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制作?图2是我们去年做的EPG界面:在EPG界面中,我们大概会推选十种不同类型的内容。传统的EPG内容就是内容分类+排行榜热播,传统模式跟推选模式的点播量相差大吗?从我们的监测结果中可得知:推荐内容占据视频总点播量的52%左右,这正是推选模式在运营中所体现出来的效果。

EPG的三个模式

有多个角色参与EPG开发,编辑要做一些素材收集及内容编排的工作,美工要UI设计以及切图,然后交到开发部门,再然后经过测试,最后才可审核发布。开发和测试阶段需要占据EPG开发时间的60%左右。上海帕科的万总也提到,我们提供一个图形化界面的工具,能够把EPG做好,这是我们探索的路,但是这条路真的可行吗?我们实际产品投入使用以后,发现了一些问题:我们想要一种工具去把生产流程的环节完全统一是不太现实的。那我们在思考,EPG开发到底要怎么做?于是从项目建设中,我们总结出:EPG开发有三个模式——专栏模式,专题模式,应用模式,根据不同模式的要求去匹配相应的方式。

专栏模式大家可能比较清楚,面向特定用户或者特定内容,内容是持续更新的,但是它的用户体验是不要求经常变化的,因此会比较容易形成一定的模板。所以在专栏模式中,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像财经、体育等固定的节目,而且还有根据用户喜好或者细分人群做的专栏。在图3中,大家可以看到两个EPG,其布局是完全一样的,只是在内容上会有差异,例如推荐内容以及背景的差异。那我们就想过,在这样的模式下怎么去开发我们的EPG呢?我们是这样做的:我们把原来的线性流程分成两个流程,把EPG开发流程专门作为一个模板来制作,编辑只要做好收集素材,并在模板的每个区域制定相应的内容、背景以及所要推荐的栏目,就可以把EPG发布出去,节省了很多时间,而且这样一来,编辑也不会受到研发所需占据整个流程大部分时间的限制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专栏模式。

第二种是专题模式,其特点是时效性比较强,针对一些社会上的突发热点,把信息及时推送出去。我们可以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做各种各样的专题,这些页面表现形式丰富,不会受到传统模式的限制,这种类型的业务我们是怎么来开发的呢?从敏捷的思路来看原来的流程(编辑、美工、开发、测试、审核发布)时,我们认为有些东西可以省掉:只需要编辑、开发、测试美工、编排、审核发布,省略了美工的UI设计以及切图开发测试的步骤,这也是比较高效的能的对突发事件做出及时反映的设计。我们怎么制作简单的专题?只要把一张背景图做好传到平台上,在不同的区域圈热点,然后再与具体的内容进行绑定就完成了。这种对于时效性特别强的业务,也不会限制编辑的创意,他们可以把EPG界面做得很花哨,有了这样的工具以后,可以把主要的精力花在内容的组织上。

第三种是应用模式,它的交互性比较强,每个应用都会有自己独立的逻辑。对此,我们有一种独立的应用开发模式来看整个应用是如何开发的。标准展示组建,我们希望EPG开发写得少做得多,缩短整个开发时间;封装对外接口,我们把常用的接口尽量对开发者屏蔽开放,封装了认证鉴权、产品订购等常用接口;集成化开发工具,我们有EPG的插件(如,Eclipse开发插件)能够对应用屏进行打包,小类型的应用能做到统一部署管理和维护。

图4包含了三代EPG开发过程,是第一代EPG开发的代码,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代码有很多循环的东西,然后用了很多HTML的标签,维护起来非常麻烦。于是我们有了第二代的方式,我们把他们封装分装成标签,把一些参数填上去,基本就能够满足开发的需求。第三代更简单,就是九宫格的界面。

今天我所说的EPG的开发方式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,对于重大赛事的运营其实也是考验一个运营团队能力的时候。如果有时间,有机会,我们可以再给大家介绍精益的内容生产和智能的内容管理,谢谢大家。

详情见网址:http://otv.lmtw.com/vp/201204/76941.html